以“聪慧”著称的河北亨豪集团总裁张江平,拿出1000余万元,可以经商、炒股……赚大钱,而他却把钱投在河北省围场县张家湾乡的万亩荒漠上,推沙植草,图的是要把荒漠从头到脚改个模样,整治成能打粮食的好地,而后悉数交给围场县人民,实现他“与老少边穷地区人民共富”的人生追求。
大地没有辜负张江平真心扶贫的一腔热血。曾被当地群众称为“万亩沙丘坡连坡,东西南北乱挪窝,微风吹沙起三尺,狂风袭来沙如魔”的围场县“北大荒”,如今变成了满目青翠、地肥草盛的一方沃土。老百姓说,张江平是围场县的“有功之臣”。1996年,张江平被评为“全国十大扶贫状元”。
面对张江平,你准能从他黝黑的脸膛和泛出的憨实笑意中,读出“质朴”二字。
在株密如织的草丛间,张江平轻手推拢几株与人齐肩、开着紫色花蕾的“沙达旺”草茎,掬起一捧脚下的泥土。那土壤已不再是没有丁点“营养”的面沙,而分明显现出浅褐色的腐殖质。张江平爱抚着和风中轻轻摇曳的“沙达旺”,笑着说:“这种优质草是给沙化土地开的‘小灶’,是富含氮的‘高蛋白’,只需三年,土壤的腐殖质就能达到耕作的要求。如果把它翻犁地下,一年便可打粮食。”“沙达旺”的根须能扎到地下1米深,分蘖性能极强,且来年无须再播,便可以生长,草茎愈粗。它既可涵养水源,又能达到培育、积聚土壤腐殖质的目的,是一种退沙还田的“国草”;用它作饲料,牲畜“撒着欢儿”地抢着吃。
望着不见尽头的茫茫草场,张江平眉宇间蹦跳着欢快。是的,唤醒这沉睡的荒漠,使之变成可产商品粮的沃野,岂止是他一个人的梦想!自60年代至90年代,当地群众为退沙造田,曾举行过5次开工典礼,唯有张江平的“第6次”取得了成功。
张江平指着百余米处一块嵌入土中的“奠基”碑石,感慨万端:“两年前,我们在那里用树枝搭起了治沙工程的简陋帐篷……”
1996年春夏之交,亨豪集团在围场县政府及农发行的大力支持下,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,打响了扶贫攻坚战。他们以15台推土机为先导,昼夜不停地推沙平地。开工4个月,铲移300万立方米沙土,平整土地数千亩。1997年,推土机增至24台,更是没日没夜地苦战。先后平整土地1万余亩,引种上“沙达旺”、“草苜蓿”等优质牧畜草,并加强了防风林带建设。沙魔在林草网状的巨力钳制下,一扫往昔的暴虐。“沙达旺”的嫩芽拱出了地表,万亩草场尽染新绿。
张江平虽拥有近亿元财富,但流淌于他周身的依旧是质朴的农民血液。当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成为“先富裕起来”的亨豪集团总裁后,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。在赴老少边穷地区考察中,他对尚未脱贫的农民兄弟的疾苦,有着切肤的体味。张江平曾开导他的家人说:“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盯着眼前,不能只看重个人的那一点点利益,那还谈得上什么追求?我张江平为什么潦倒半世而现在成了富翁,不是我的本事大,是我赶上了好时候。我们应当感谢党的富民政策,回报国家,回报人民。”张江平是“光彩事业”的发起人之一。从那一刻起,他把个人的荣辱与亨豪集团的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命运拴在了一起。在贵州省毕节地区,张江平竭尽全力为当地乡镇企业“造血”;在围场县,他建起了“万头共富猪场”;在棋盘山镇,他捐资40万元扩建了牛马交易市场,使年交易额跃至2亿元,并带动了其他产业;新近,张江平在张家湾乡捐资建起一所希望小学。
据预测,“北大荒”建成万亩良田后,可年产商品粮400万公斤,供应京津瓜果蔬菜3000万公斤,可使周围乡村数千人脱贫。一个林网防护、水域、农田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新农村的雏形正在悄然生成。
对于已取得的业绩,张江平没有工夫做更多的描述。他在思索:如果能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治理沙化的生态工程,走一条集银行、企业、政府、民间四位一体的操作模式,即银行是杠杆,企业为龙头,政府来协调,民间自律组织的规模效应,成立若干个治沙集团,因地制宜,规模开发,彻底改变失衡的生态环境,不仅有利于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亦能减少洪涝干旱灾害,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(人物素描:赵和平)